法律知识
劳动关系争议的解决办法
2023-12-26 04:40:00 平台律师整理
导读:
劳动关系争议的解决办法有协商、调解、仲裁、诉讼。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合同的订立、变更、终止等,工作时间、福利待遇等,离职、辞职、辞退等,劳动关系的确认等。
展开全文

一、劳动关系争议的解决办法

有下列解决方式:

1.协商。指争议当事人之间自行约定,通过协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让步或让一方让步,从而求得矛盾的解决。

2.调解。是由第三者居间调和,通过疏导说服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,从而解决纠纷的办法。

3.仲裁。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,它既有劳动争议调解的灵活快捷特点,又具有可强制执行的特点。

4.诉讼。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经过申请仲裁,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。

二、劳动争议的范围是什么

劳动争议的范围:

1.因订立、履行、变更、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;

2.因工作时间、休息休假、社会保险、福利、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;

3.因除名、辞退和辞职、离职发生的争议;

4.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;

5.因劳动报酬、工伤医疗费、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;

6.其他。

三、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

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规定: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。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,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,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。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、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,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。超过时限的,一般不予受理。

萤火法务网提醒您,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二十七条,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。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。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,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,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,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。从中断时起,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。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,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,仲裁时效中止。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,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。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,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;但是,劳动关系终止的,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。

声明: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,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,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【投诉】功能联系删除。
还有疑问?立即咨询律师~
知识推荐
醉驾取保算不算拘役时间长
女方离婚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
卖礼品卡为什么被判非法经营
2025-01-22
儿子不赡养父母怎么办、该上哪个部门告儿子
可以到居委会,或村委会请求帮助调节。达不到目的,可以到本地法院提出诉讼。
可能感兴趣
萤火法务 法律知识 劳动关系争议的解决办法
百行德为首,万事法为先
©2003-2026 萤火法务 皖ICP备2020017053号